开云平台官网
2024-06-01 05:23:05

提出“电子中心论”(伯达最后口述回忆57)

分享到:

  

提出“电子中心论”(伯达最后口述回忆57)

  1962年以后,陈伯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业调查之中,并独辟蹊径地提出了一个新主张:“以电子技术为中心,开展中国新的工业革命”。这个主张后来被概括地称为“电子中心论”。不幸的是,这个主张…被否定了。陈伯达晚年以沉重的心情回顾了这一段重要的经历:

  “完成了《农业六十条》、《商业四十条》等文件以后,我开始搞工业方面的调查。从1962年下半年开始,我先后到过北京、天津的许多科研单位和工厂,后来又去过东北的大庆油田和西南的攀枝花等地。我找科学院的负责人、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和研究人员座谈,探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带普遍性的一些问题。

  “在调查中听取了一些科研人员的意见,有位从日本回来的技术员提出的意见很重要,他的名字我现在记不起来了。

  “解放后,我国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工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在管理上,很多东西是抄苏联的,脱离中国实际。尤其是六十年代后,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大力发展电子技术,我们对此却比较迟钝,没有认识到电子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所以,我提出了‘以发展电子技术为中心,开展新的工业革命’的意见。我几次和科学院负责人谈这个问题,有几篇讲话稿还送毛主席看过,毛主席有过批语。

  “那时候,钱学森、吴有训、叶渚沛等科学家都赞同我的意见,但是科学院也有个别人,就不大赞成,说单提电子技术不全面,还应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其实,提以电子技术为中心,并没有排斥其他技术的意思。问题是当时没有一种其他技术能像电子技术这样快速地大规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广泛地影响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电子技术上不去,所谓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都将是一句空线年开始,我主持起草了一个题目为《工业问题》的文件,因为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走向,为了慎重,四易其稿,到1965年夏天才定稿。当时还考虑到于光远等人有不同意见,文件在强调发展电子技术的同时,也分别讲了其他新技术,而且没有使用‘电子中心’这个词,但是突出电子技术的意思还是很清楚的。

  “我认为,反对突出电子技术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站不住的。当年于光远认为新能源、新材料应和电子技术并列。其实,他所说的新能源,主要是指核能;所说的新材料,当时主要是指塑胶。核能的利用也是需要的,但是核能在技术上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核废料的处理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至于塑胶工业,塑胶的确代替了一些木材和金属材料,但是塑胶这种新材料也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问题。总之,这类技术对工业的影响只是局部的,而电子技术的影响确是全面的深远的。所以,只有重点抓电子技术,才是抓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他的技术也可能会超过电子技术。我不认为科学技术会总停留在一种状态上。但是在六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电子技术确实在工业领域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工业问题》的文件搞好后,我送交毛主席看。毛主席看后很高兴,特地请我一起吃饭。这是他解放后唯一的一次单独请我吃饭。席间,毛主席说:‘搞了这么多年,总算找到了一条发展工业的路子。’

  “过了几天,中央召开了一次常委会,讨论这个文件。参加会的有毛主席、、周恩来、,因为是讨论我的文件,我也参加。讨论的时候,有人说:‘这个文件没有提以钢为纲的方针,搞电子等新技术,大家都没有经验,中国人口多、底子薄,搞太多新技术恐怕不合适,还是一切照旧,稳当一些好。’毛主席听了以后没有说话,因为‘以钢为纲’的方针是他采纳别人的意见,正式讲过的,现在也不好自己来否定。、周恩来都没有发言。我一看这种场面,心里很难过,就一句话也没说,会议就这样散了。

  陈伯达起草的那份题目为《工业问题》的文件,已经全文收录在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的《陈伯达遗稿》一书中(该书1998年初版,2000年再版)。可惜的是,陈伯达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等部门负责人谈电子技术的讲话,现在能找到的已不多。1982年,曾在《人民日报》担任过理论部主任的何燕凌交给我几份“批陈整风”时期《人民日报》编辑部作为批判材料内部印发的陈伯达谈电子技术的讲话,现在摘录几篇如下:

  “中国科学院的机构十分庞大,有许多方面是照抄苏联的。现在,应当总结经验,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办事。我们应当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培养科学家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我建议把全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机构是怎样组织的,起什么作用,整理一份材料,并且收集一些科学家的传记,看看人家是怎样搞起来的。

  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和工作,应当适合我国迅速发展生产力的需要,适合发展科学技术的需要,适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不适合的,就要革命。”

  “实现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我们要搞一个工业革命。有些外国书刊说电子技术正在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看法同我们在摸索中的看法有相同的地方。他们的一些看法可以供我们参考。”

  “科学院要根据毛主席提出的‘赶上’和‘超过’的指示,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个展望性的方案来。这个方案必须适应国民经济‘赶上’和‘超过’的目的。要研究在科学技术上,集中力量搞些什么?要搞那些能影响全局、带动全局,在促进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上,关于关键性、要害性的东西。

  最近日本人提出,要‘把发展电子技术作为国家方案’,东德提出,电子元件工业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中心’,要将电子工业‘作为主导工业部门之一来发展’。日本人的企图是什么?东德的提法对不对?对自然科学和技术我不懂,请大家认真研究一下,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点苗头。

  大家可以讨论讨论,抓电子化能不能促进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抓电子学、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在各方面会引起些什么连锁反应;

  应当这样考虑一下,抓电子化会怎么样?不抓电子化又会怎么样?我们要‘赶上’和‘超过’,就不能沿着旧的路子,只从后面按部就班地追,这永远也赶不上。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要敢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的成果,打破老常规,跳跃赶上去。”

  “一、马克思说工业有三个组成部分,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进入电子化以后,可否成为四个组成部分,动力机—控制机—传动机—工作机。假如说机械工业是工业的首脑,电子技术在首脑中又是什么作用?

  以上四个问题,希望再组织人,好好谈谈。从以前几期印出的材料上看,有的谈得不错,总是有多方面的意见才好。

  以上问题,可以再谈两个礼拜,然后转入具体布置,布置中又会接触到一些问题。先漫谈,再落实。落实中又充实漫谈中提出的问题。要先提出十年规划来,然后再搞二十年的规划。二十年规划可以比较轮廓一些,最好一个月内搞出来。”

  “日本有些科技界著名人士认为,‘动力机械的发明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现在高度发展的电子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正在引起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此他们‘建议政府把发展电子技术作为国家方案,促使电子技术与划时代的速度前进。’东德专家认为,‘世界主要国家都以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来衡量工业的发展水平。’西德专家也说,‘工业电子化是大势所趋。’

  以上这些说法,妥不妥?站得住站不住?我们不要盲目跟人家走,要独立看这个问题。认为发展电子技术就否定了其他技术,这是可笑的。这种意见没有人正面提,也不能成立。

  我主张将目前正在发展中的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接过来,从这里开始迅速发展我们的工业技术,如电子技术、氧气炼钢、化工、综合利用等等。这些提法对不对?我认为这就是跃进,用世界上最新的成果带动我们后进的工业技术。

  希望你们约一些权威的科学家,最好是包括有各种不同意见的人,大家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讨论。我们不要暗示,不要组织,让大家自由的展开讨论。在学术问题上,我们只能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

  “请你们研究电子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电子技术和其他新技术的关系;电子工业和其他工业的关系。

  一句话研究电子技术的作用和前途。关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议论很多。这些议论在两年前就对我有所启发。日本人曾建议把发展电子技术作为国家方案,这是很重要的提法。东德提出电子技术是衡量各主要工业国工业水平的标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项中心任务。电子技术的特点就是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朝自动化方面大大发展。虽有蒸气机就有自动化,但是,现在是电子控制的自动化,大概就是电子控制系统。资本主义所以战胜封建主义石油是由于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由于有更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列宁提出了等于苏维埃政权加电器化的公式,当时他没有看到电子技术发展这样快、这么深。列宁这句话提了四十多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技术可以产生比电气化更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它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一个人可以做几千人的事,正像神话里所说的千手观音、万手观音。而且这个手不是陈旧的‘老手’,而是好用的‘新手’。因此,我们可以说是无产阶级专政加电气化加电子化。这样也不否认列宁的话,又不停留在电气化阶段。”

  陈伯达的这些讲话,距今已将近四十年了。尽管在个别词句上,它还带有那个时代的某些特征,在个别提法上,还有某些不足;但是在今天读来,仍会使很多年纪大一些的人感到新鲜,也会使很多人感到遗憾,感到惋惜。毕竟这是将近四十年前的讲话呀!这四十年间,我们国家发生了多少不该发生的事,耽误了多少宝贵时间啊!

上一篇:包头市财政局
下一篇:某大型电子企业健康促进综合干预策略及效果评估